一說起烏龍茶,很多茶友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鐵觀音,鐵觀音這個茶類往往被很多人默認為烏龍茶。實際上鐵觀音只是烏龍茶中的一個細分茶種而已,而烏龍茶則是我國六大茶類中的一種(也叫青茶),它與綠茶、紅茶、黑茶、白茶、黃茶在同一個級別。那么,為什么會出現混淆呢,烏龍茶和鐵觀音到底存在哪些關系呢?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了解。
1、烏龍茶基本介紹
既然鐵觀音是烏龍茶的一種,那么我們了解一下烏龍茶先。
烏龍茶(oolong tea),亦稱青茶、半發酵茶及全發酵茶,品種較多,是中國幾大茶類中,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。而鐵觀音則是其中的佼佼者,烏龍茶是經過采摘、萎凋、搖青、炒青、揉捻、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,鐵觀音在制作方面更是有著自己不一樣的特色。
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、鳳餅演變而來,創制于1725年(清雍正年間)前后。品嘗后齒頰留香,回味甘鮮。烏龍茶的藥理作用,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、減肥健美等方面。在日本被稱之為“美容茶”、“ 健美茶”。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類,主要產于福建的閩北、閩南及廣東、臺灣三個省。四川、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。烏龍茶除了內銷廣東、福建等省外,主要出口日本、東南亞和港澳地區。主要生產地區是福建省安溪縣等地。
2、烏龍茶鐵觀音
1、原產地:
福建省閩南地區,泉州市安溪縣,國家地標保護產品。 歷屆中國十大名茶評選均榜上有名,2010年以“十大名茶之首”亮相上海世博會。是我國比較傳統的名茶之一,在所有的烏龍茶中知名度最高,受眾最廣。由于鐵觀音很流行,因而傳播速度也比較快,目前除了安溪縣主產鐵觀音外,華安縣的鐵觀音產量位居第二,國內其他地區也有種植,因而出現了魚龍混雜之局面,因此,消費者在選購時認準安溪原產地產品顯得尤為重要了。
鐵觀音,福建安溪當地茶農發明于1725-1735年間。發源于安溪縣西坪鎮堯陽山麓(王說)。屬于烏龍茶類,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,烏龍茶類的代表。
2、茶樹形狀:
它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,純種鐵觀音植株為灌木型,樹勢披展,枝條斜生,葉片水平狀著生。葉形橢圓,葉緣齒疏而鈍,葉面呈波浪狀隆起,具明顯肋骨形,略向背面反卷,葉肉肥厚,葉色濃綠光潤,葉基部稍鈍,葉尖端稍凹,向左稍歪,略廠下垂,嫩芽紫紅色,因此有“紅芽歪尾桃”之稱,這是純種特征之一。屬于半發酵茶類。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,還具有抗衰老、抗癌癥、抗動脈硬化、防治糖尿病、減肥健美、防治齲齒、清熱降火,敵煙醒酒等功效。
3、現狀:
在銷售方面,剛剛過去的2018雙十一網銷中,烏龍茶類銷售量前十的產品都是鐵觀音,那是滿滿地“霸屏”,銷售額度和數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,在競爭白熱化的茶行業,能夠實現“逆勢而上”著實不易,可見其在烏龍茶中的霸主地位不可撼動。也進一步說明了鐵觀音正在復蘇,二次騰飛已初現端倪,消費者的友好度正在激增。
這也印證了那句古老的“一直被模仿,但從未被超越”。
4、品質特征:
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,其品質特征是:茶條卷曲,肥壯圓結,沉重勻整,色澤砂綠,整體形狀似蜻蜓頭、螺旋體、青蛙腿。沖泡后湯色金黃濃艷似琥珀,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,滋味醇厚甘鮮,回甘悠久,俗稱有“音韻”。鐵觀音茶香高而持久,可謂“七泡有余香”。
葉形橢圓,葉緣齒疏而鈍,葉面呈波浪狀隆起,具明顯肋骨形,略向背面反卷,葉肉肥厚,葉色濃綠光潤,葉基部稍鈍,葉尖端稍凹,向左稍歪,略廠下垂,嫩芽紫紅色,因此有“紅芽歪尾桃”之稱,這是純種特征之一。
其主要特點:湯濃韻明不很香,其香氣濃郁,入口甘甜,湯水色澤相對清淡,尤其頭泡、二泡茶更是如此,三泡之后,其湯色呈黃綠色,湯水入口,細攪可感其帶微酸,口感特殊,而且酸中有香,香中含酸。酸中有甘,甘中帶香,水香長流。
其茶質特征主要有三方面:“湯濃”指所泡茶湯呈金黃色,色澤亮麗,色度較深;“韻明”指安溪鐵觀音特有的“觀音韻”明顯,喝后口喉有爽朗感覺;“微香”則指比較而言,其湯味雖香但悠悠然不強烈。
5、香型種類:
安溪鐵觀音按照國家標準可分為兩大品類,即清香型和濃香型兩大香型;按市場產品則可以細分為清香型、韻香型、濃香型、陳香型,其中清香型鐵觀音根據制作工藝不同又細分為正味型和酸香型兩種。
(1)正味型(清香型)
分打青和正炒兩種做法。打青做法是采青后第二天早上(凌晨5-6點左右)開始看青做茶。而正炒做法則是采青后的第二天中午12點前炒青。其成茶色澤烏綠潤,香氣幽雅,滋味醇厚,但帶有微澀(需要關注的是,澀和甜是能互相轉化的元素,所以微澀的回甘比較好)。此外,音韻明顯,回甘度好,湯色金黃是正味鐵觀音最突出的特點。
(2)酸香型(清香型)
根據制作時間點的不一樣,可細分為回青和拔青兩種做法?;厍嘧龇ㄒ话闶遣汕嗪蟮诙旒s下午5點炒青。拔青制法一般是采青后第二天夜里10點左右炒青。其成茶色澤墨綠,香氣張揚,較純正有音韻、帶酸甜味、湯色或呈深金黃色。
(3)韻香型
韻香型鐵觀音是介于清香與濃香之間,于2007年由安溪鐵觀音集團研發成功并推向市場,有清香型之明媚潤澤,又不失濃香型之醇厚悠遠。在傳統正味做法的基礎上再經過120℃左右烘焙10小時左右,提高滋味醇度,發展香氣。茶葉發酵充足,傳統正味,具有“濃、韻、潤、特”之口味,香味高,回甘好,韻味足,其湯色澄明清亮,黃中有綠,如江南初秋,盡顯華貴與富麗,長期以來倍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。鐵觀音中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能阻斷致癌物——亞硝胺的合成,對防治癌癥有較大的作用。
(4)濃香型
屬傳統半發醇的安溪鐵觀音茶,適合資深茶友飲用,因為口感較重,葉子的成色看上去在綠色的茶葉后面還有輕黑和微黃的葉子,也就是成色不是最好,但是口感是最純正的,金黃色的湯水是濃香型茶葉的代表喲。傳統制法的鐵觀音茶要求的半發酵時間較長較重,沖泡之后的茶湯顏色也比較濃,喝起來的感覺是醇厚甘爽,意思就是純正。溫馨提示:傳統濃香的具有醇厚,具有醫學上講到的暖胃、降血壓、血脂、減肥的功效,很適合應酬多,飲食結構不合理的,腸胃有小毛病、血脂血壓高,感覺自己身體發胖的朋友飲用。我們自己經常喝的就是傳統濃香的茶葉,還有陳茶的。傳統鐵觀音放置時間長了成為老茶后,經過再烘烤,炭焙等深加工程序,口感、保健功效等更顯著。
(5)陳香型
陳香型鐵觀音是濃香型鐵觀音延伸,其原料均選自歷年來經傳統制作工藝加工而成的優質鐵觀音產品,產品具有濃香型鐵觀音的醇厚濃韻,又有獨特陳香等優點。在很早以前,安溪人就懂得陳年鐵觀音有防暑、消脹、消氣、去膩消油等功效。安溪鐵觀音集團于2007年首先將其作出商品推向市場,并制定了企業標準(Q/AXCC001S-2013))
3、烏龍茶的其他主要品種
鐵觀音既然是烏龍茶的一個品種,那么證明烏龍茶有很多個品種,下面大概了解一下烏龍茶其他的主要品種:
(1)武夷巖茶
原產地:福建閩北地區,國家地標保護產品,中國十大名茶之一,與鐵觀音在福建省形成“一南一北”遙相呼應的態勢,種植面積比較廣,是福建省內主要的茶種之一,茶產量較高。
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,是具有巖韻(巖骨花香)品質特征的烏龍茶。產于福建閩北“秀甲東南”的武夷山一帶,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。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,紅茶之甘醇,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。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,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。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。
武夷巖茶的形態特征:葉端扭曲,似蜻蜓頭,色澤鐵青帶褐油潤.內質活、甘、清、香。有明顯的巖骨花香。武夷巖茶名巖產區為武夷山市風景區范圍,區內面積70km2。
(2)鳳凰水仙
是產于廣東潮安鳳凰鄉的條形烏龍茶,分單叢、浪菜、水仙三個級別。有天然花香,蜜韻,滋味濃、醇、爽、甘,耐沖泡。主銷廣東、港澳地區,外銷日本、東南亞、美國。鳳凰水仙享有"形美、色翠、香郁、味甘"之譽。茶條肥大,色澤呈鱔魚皮色,油潤有光。茶湯澄黃清澈,味醇爽口回甘,香味持久,耐泡。
(3)東方美人
是臺灣獨有的名茶,又名膨風茶,又因其茶芽白毫顯著,又名為白毫烏龍茶。東方美人茶葉外觀頗顯美感,葉身呈白綠黃紅褐五色相間,鮮艷可愛,茶湯水色呈較深的琥珀色,嘗起來濃厚甘醇,并帶有熟果香和蜂蜜芬芳。
(4)羅漢沉香
產于四川蒙頂山。羅漢沉香兼有紅茶和白茶的優點,獨特的“果香樟韻”,滋味鮮醇高爽,果香清甜,樟香幽長濃郁,香氣高雅持久。不過,羅漢沉香的受眾并不多,這需要做好茶文化的傳播以及銷售推廣,以便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。
(5)紅水烏龍
紅水烏龍是早期的三地茶區的凍頂烏龍茶,即因栽種及氣候條件因素,制作毛茶即以中重度發酵方式,加上重度烘焙,造就紅水烏龍成為時代飲品,不過隨著整個茶鄉栽種面積擴大,加上比賽茶蔚為風行,「凍頂」名氣蓋過「紅水」,一向制作嚴謹的紅水烏龍,也開始隨著凍頂式烏龍,走入中發酵的期程,紅水、凍頂二者并進,但也隨著臺灣高山茶的興起,二者逐漸退變,甚至幾乎遺忘。
(6)烏龍紅茶
烏龍紅茶是當代的制茶產物,以小種烏龍茶制作成紅茶,有蜜香烏龍紅茶、蜜香金萱紅茶于是誕生。
有別于舞鶴茶區以臺茶制作的紅玉紅茶,烘培出香氣中有蜂蜜香味的蜜香烏龍(金萱)紅茶,喝起來甘中帶甜,又不失烏龍茶重喉韻的回甘滋味。
(7)紅烏龍
嚴格意義上說,紅烏龍是屬于鐵觀音茶葉,也就是“碳培鐵觀音”,為何拿出來單獨說是有原因的。紅烏龍是結合烏龍茶與紅茶之特色所創造的一種新興特色茶,是在傳統正味鐵觀音茶葉的基礎上,經過人工進行二次烘焙而成,而經過烘焙的鐵觀音,其屬性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,如果從發酵程度上講,雖然是認為因素造成,但也可以列入重發酵行列。
因屬重發酵、著重烘焙的半球型烏龍茶,茶湯水色琥珀橙紅如紅茶,滋味則如烏龍茶、具熟果香、醇厚圓潤、耐泡,不但適合一般熱水沖泡,冷泡更顯其特色。
作為一款鐵觀音茶葉的衍生產品,自誕生以來,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評價。紅烏龍在日本被稱之為“切油茶”,一直風靡日本,單單從該關鍵詞我們就不難看出其具有很好的減肥美容效果,日本的有關醫學研究也直接證明了這一點。
版權及免責聲明: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茶葉功效與作用表述僅供茶友參考,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。如有疑問或不應無償使用,請及時告知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!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!